Halloween 不等於萬聖節
英語 Halloween,
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
在每年的10月31日,
意思為萬聖節前夕,
應該叫萬聖夜才對,
在台灣卻被稱為萬聖節。
萬聖節通常與靈異界有關,
西洋傳統上認為萬聖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
這傳說與台灣的中元節相似。
「Hallow」源於中古英語的「halwen」,
與「holy」詞源很接近,
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
萬聖節仍然稱為「Allhallowmas」,
意思是在紀念所有聖人(All Hallows),
在那一天要舉行彌撒(Mass)。
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
戴上面具,
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
挨家挨戶敲門或按門鈴,
大叫:"Trick or Treat!"要求招待,
屋主人大概都會提供糖果或小餅乾。
小星到美國已經過了要糖果的年齡,
所以沒有去要糖果的經驗,
但倒是有被敲門、按門鈴的經驗。
其實要糖果是有潛規則的,
看到門口或車庫門有亮燈,
大門有佈置,
或門口有南瓜燈,
表示屋主人有要招待,
如果沒有的話,
表示屋主人沒有準備。
小屁孩大概跟小星一樣,
剛到美國,
不懂潛規則,
明明大門沒亮燈還死命敲門和按電鈴。
Halloween 那一天大概是學校最歡樂的一天,
小星讀高中就見識萬聖節的氣氛,
早上到學校,
就看到一些學生裝扮成各種鬼怪,
甚至老師也插上一腳。
中午休息時間,
還在學校廣場舉行裝扮比赛並表演才藝,
得獎的是裝扮成大南瓜的女生,
據說他的裝扮沒辨法坐車,
扛著那身道具走了一個多小時到學校,
而且上課還得站著上,
因為坐不下來,
直到比賽結束,
才把道具缷下,
領教了美國人的執著。
全站熱搜